·学院主页 院长信箱 书记信箱 联系我们 FAQ 本科 | 硕士 | 博士 | MBA | EMBA | MPAcc | EDP
English Version
我院财务金融系召开关于行为金融学基础的教学研讨会
更多
发布日期:2016-12-27 点击数:

(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新闻宣传中心实习记者 杜宇骁/文、摄)12月21日下午,在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215教室,我院财务金融系开展了关于行为金融学基础课程的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财务金融系系主任薛明皋教授主持,主讲人为财务金融系滕敏老师。除上课老师外,财务金融系夏新平教授,何旭彪副教授、汪宜霞副教授、王诗才副教授、王向阳副教授、吴文莉副教授,刘高峡老师以及杨萍老师参与了此次研讨会。在研讨会中,财务金融系老师们主要就行为金融学基础这门课的授课内容以及授课方式交流了各自的想法。

薛明皋教授的简短介绍之后,研讨会正式开始。滕敏老师表示,她选择《行为金融学:心理、决策与市场》作为教材,并展示了课程安排。这门课程一共有六讲、三十二个学时,涵盖教材十六章的内容:第一讲“传统经济、前景理论及市场效率”,该部分回顾了期望效用理论等传统金融学模型以及理论,并提出了新形势对旧理论的挑战以及在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心理账户和前景理论;第二讲“行为科学基础”介绍了启发式预测与偏差,即不确定情形下个体基于有限信息和时间如何做决策,由此引出过度自信和情绪在决策中的影响和作用;第三讲“投资者行为”则承接第二讲的内容,深入挖掘启发式预测与偏差、过度自信和情绪对金融决策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和影响大小进行分析;第四讲“社会力量”,顾名思义,讨论社会力量对个体决策的影响,并通过实例分析社会力量是如何让美国安然公司走向衰落;第五讲“市场中的结果”用行为金融学对观察到的市场现象作解释,并讨论行为因素能否很好地解释股票市场中类似股权溢价、过度波动性等问题;第六讲“公司金融”把目光投向公司层面,讨论心理偏见如何潜在地影响管理者的行为决策,并讨论这些决策在多大程度上受到过度自信的影响。

研讨会现场

随后,滕敏老师便挑出第三章“前景理论、框架和心理账户”做详细深入的解读,意在让在座老师们了解这章的基本构架以及她的授课风格和过程。首先,她指出中国股票价格走势中有一种套路,股票先涨停板,此后价格不断以波浪形曲线下滑,这时就算一直亏钱,持股人也不会抛售股票。为什么呢?这就是前景理论要研究的问题。随后她让学生在两种不同情况下做选择:在有收益或损失情况下,是选择确定的利益,还是冒损失更多的风险赌一把。学生投票结果反映一个普遍现象——在有收益的情况下会选择确定利益,见好就收,而在损失情况下就会选择冒险。同时她发现,人们在做决策时关注的不是最终财富状况,而是与外界参照点相比的盈亏,如在别人赚六万自己赚七万和别人赚九万自己赚八万这两种情况下,多数人都会选择前者。

紧接着,滕敏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由该函数看出损失给人心理造成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同等收益带来的正面影响。由此思考之前提到的买股票的案例,股票亏钱之后股民以买进的股价为参照点,试图规避损失,就寻求风险。这就很好的解释了股市中的处置效应。随后她得出结论:个体在面对收益时规避风险,面对损失时寻求风险,并且个体判断得失都会依赖参考点。

滕敏老师做展示

滕敏老师讲完后,夏新平老师指出,这个教学结构有待改进,应该先理清知识的逻辑顺序。《行为金融学基础》这门课程主要由金融学和心理学两大部分构成,其心理学部分有信念和偏好两大要素,夏新平老师认为滕敏的授课内容多为心理学,对金融学涉及太少。同时,知识还是应该回到公司财务的具体问题,可以结合学者文章,综合市场现象讲解,不能泛泛而谈,这样学生才会深入理解。之后王向阳表示,这门课的内容要么特别深刻,要么就需要学生对世界有很深的了解,否则很多问题学生无法回应,老师便只能空谈。若只有空谈,这门课程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他建议滕敏老师建立一个良好的知识体系框架,让本科生能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并能对研究生的研究有所帮助。

滕敏老师表示,经过和众位老师交换看法,自己获益匪浅,并且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注意这些问题。最后薛明皋老师为大家做了总结。

至此,本次教学研讨会圆满结束。

信息资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