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页 院长信箱 书记信箱 联系我们 FAQ 本科 | 硕士 | 博士 | MBA | EMBA | MPAcc | EDP
English Version
埃因霍芬理工大学王海江博士做客我院喻园管理论坛
更多
发布日期:2017-01-04 点击数:

 

(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新闻宣传中心实习记者 罗倩/文、摄)12月27日下午,我院第255期喻园管理论坛在管院大楼219教室举行。埃因霍芬理工大学王海江博士进行了主题为“Building work attachment from a job redesign perspective”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我院工商管理系系主任常亚平主持。

报告现场

王海江首先以急救类真人秀节目中保安王应友替病人挂号、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电梯服务阿姨陪病人聊天、中央财经大学图书馆管理大叔鼓励考研学子等故事为例,引出工作重塑(job redesign)的概念。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完成了额外工作,这就是对工作的重塑。期间,工商管理系副教授李丹提出工作重塑行为与“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组织公民行为)”和角色外行为有什么区别的问题。王海江指出,与OCB针对组织内人员不同,工作重塑主要针对组织外的人;而与角色外行为相比较,工作重塑的影响有好有坏,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行为概念有交叉部分。工作重塑是以员工为中心的、由员工发起的具有个体导向性的行为,它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幸福感。

接着,王海江介绍了工作性导向、职业性导向和使命感导向三种工作导向,并指出后两种导向更有利于工作重塑的发生。他还从心理学角度指出控制、积极反映和亲密感的需求促进工作重塑发生,同时工作自由度和个体差异也是工作重塑的前提条件。工作重塑的积极影响在个体水平上表现为增强员工幸福感和自信力,在组织层面表现为推动组织创新。但工作重塑也有消极影响,如有人认为工作重塑与单生产行为有关联。

随后王海江提出,授权型领导会促进工作重塑,工作重塑会促进主人翁意识进而提高工作表现。最后,他得到的结论为:个人差异和授权型领导作为前因变量影响条件变量——工作重塑的需要和资源,进而导致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组织关系的增强,最后引起结果变量——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现场老师、同学们和王海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王海江表示,这一结果目前仍有待完善,并需结合中国的国情与背景。

信息资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