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主页 院长信箱 书记信箱 联系我们 FAQ 本科 | 硕士 | 博士 | MBA | EMBA | MPAcc | EDP
English Version
中国人民大学叶康涛副教授来访我院
更多
发布日期:2015-04-28 点击数:

  (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新闻宣传中心记者 彭齐齐/文)4月23日下午,喻园管理论坛2015年第16期(总第105期)于我院113教室举行。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叶康涛副教授就“差异化战略背景下的现金持有”这一主题展开了演讲。我院会计系主任刘启亮教授主持了本次论坛。

  本次学术报告从会计研究代理观的局限性展开,指出会计研究中认知观的重要性。叶康涛认为“基于理性人假设、市场均衡观和参与者之间的反复博弈模式下的代理观会计研究存在较为明显的内在理论缺陷,其适用性在财务会计和金融市场中往往会因偏离实践而备受质疑。相对而言,认知观的假设更符合现实实践的客观状况”。

  他重点从理论和实务角度论述了财务会计在研究和实践中非理性人的现象,继而从非理性人的理论基点和实务共识的角度论证了“基于认知观的会计研究不仅符合理论发展需要,更可以为财务会计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管理启示及指导意义”这一说法。

  随后,他简述了自己从认知观进行财务会计研究的成果和贡献,并分享了自己在探索中的经验。他指出基于认知观的会计研究不可避免的要应对三大人类认知特性所决定的挑战,即时间推移、空间拓展和经济活动复杂性。

  讨论环节中,叶康涛解释了同学们对基于认知观的财务会计、行为会计、行为金融以及行为经济学四者关系的疑问,即“在我看来,基于认知观的财务会计研究应该包括行为经济学的研究,但不仅仅局限于行为经济学研究的理论范畴。”

  他以苹果公司的巨额现金持有为例,深入探析了企业持有大量现金流量的现实以及可能动机。并且得出了“差异化战略背景下的企业持有大量现金主要是由受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影响的代理冲突所致”的结论。

  最后,他重点解释了差异化战略影响企业持有的代理观逻辑,并对机制探索的过程和有关代理观和认知观问题进行了解读。他认为,差异化战略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透明度和公众的信息搜集成本,战略差异性较高的企业经理人基于自己利益倾向于持有大量现金以强化对企业的控制力。

  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主讲人:叶康涛,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系副教授, 商学院党委副书记。2006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2006-2008年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他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公司治理、税收、管理会计等。他已于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以及《经济研究》、《管理世界》和《会计研究》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同时,他于2009年入选第三期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学术类),2013年至今担任中国会计学会英文会刊《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副主编。


信息资源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