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世界著名出版公司爱思唯尔(Elsevier)发布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来自社会科学、物理、化学、数学、经济等38学科的1651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学者有33位,其中,我院鲁耀斌教授和李昆鹏副教授两位入选。
文献计量学中测量论文的影响力或者质量的基本指标是论文的被引用次数,一名学者的影响力大小,可以根据其发表的所有论文获得的引用次数来设计指标测算。学者发表的论文被数据库收录后,其他研究学者可以通过检索来获取信息,引用这篇论文,这些被引用的文章叫做被引文献,被引文献的作者叫被引学者。如果这些学者写的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很多,也就是常说的被引频次很高,就叫“高被引学者”。
本次发布的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采用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开发遴选方法和标准,基于客观引用数据对中国学者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爱思唯尔作为合作方,利用其旗下的Scopus数据库和文献数据处理能力为该榜单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和技术实现,最终得出了榜单。
爱思唯尔根据Scopus的学科分类体系统计了各个学科的作者名称分布情况,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的初始总名额被设定为2000人,按照每个学科的作者名称占比,计算出每个学科的初始名额分配。接下来,将所有学者划分到其发表论文最多的学科,和其他同学科的学者一起按照被引总次数进行排名,在每个学科按照初始名额保留相应的学者人数,在初始名额不足10人的学科,一般保留10位学者。
之后,再过滤不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爱思唯尔首先排除了初步筛选出的学者中那些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的被引总次数在50次以下的学者。然后计算了剩余学者的另外两项指标,一项指标是他们的被引用次数位居本学科世界前1%的论文(高被引论文),高被引论文可以被视为具有重大学术影响的成果;另一项指标是学科标准化后的论文影响力(Field Weighted Citation Impact,简称FWCI),FWCI计算的是学者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和相同学科、相同年份、相同类型论文平均被引次数的比值,FWCI=1代表论文质量等于世界平均水平,FWCI>1说明论文质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FWCI<1 则说明论文质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如果一名学者能够满足“高被引论文数不为0”或“fwci>1”中的任意一项,即该名学者做出过重大成果或者论文平均质量高于世界均值,则认为这名学者具有世界影响力,就保留他/她;反之如果一名学者的“高被引论文数为0”且“FWCI<1 ”,则说明这名学者不仅没有做出过有影响的成果,而且论文平均质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那么就把他/她排除在外。
Scopus是全球最大的同行评议学术论文索引摘要数据库,提供了海量的与科研活动有关的文献、作者和研究机构数据,使得对中国学者的世界影响力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价成为可能。高被引学者作为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的被引总次数在本学科所有中国(大陆地区)的研究者中处于顶尖水平,入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意味着该学者在其所研究领域具有世界级影响力,其科研成果为该领域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
附表一:我校入选学者名单

附表二:榜单评选的38个学科
